简历范文素材网
位置:首页 > 职业规划 > 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它

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它

时间:2021-10-24作者:梁榆华浏览:0

所谓职业规划,即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来确立个人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职业规划为部分在校大学生明确了将来的择业目标,解决了令他们头痛的问题


东北财经大学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王毅认为,职业规划是人生的“必修课”,而长期以来相关课程在我市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直到现在仍没有形成大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多数高校在这方面的师资和教学条件还不完备。王毅说:“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高校应当尽快给学生普及职业规划思想,大学生做规划越早越好,以便为自己的将来早作打算。”



做好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


第一次脱离被动,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第一次脱离被动,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确实,高中以前,在父母臂弯呵护下的我们很难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我们的思想往往被父母老师强迫灌输,对于这些,我们只能无奈的接受,未来在我们心目中也只是一种虚无而缥缈的概念。


离开父母后,我们开始独立,不只是生活上的独立,更重要的是思想上我们脱离了父母的约束,在理想的天空下任意驰骋,命运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高中时代,我们只知道学习,对于自己的志趣方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懵懂之间,我们进了大学,也许,父母替我们选择的大学和专业,我们起初并没有兴趣,可是学着学着,我们发现了其中的乐趣所在,并迷恋其中;同样,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自己进入后才发现一切并不是想像中的那般美好。这时,脱离父母羽翼呵护的我们需要规划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招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是的,踏进象牙塔之前,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吗?我们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吗?我们有仔细思考过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吗?我们能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吗?我们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吗?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大学时光是美好的而又短暂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等到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才发现我们错失了许多大学的美好时光,那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我们的大生涯需要规划,我们的人生更需要规划,我们不能每天就生活在茫然而又没有目标生活中。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大学生涯和我们的人生应该有个全面而有详尽的规划,我们才能将自己的志趣和我们的要从事的工作良好地结合起来,我们才会在将来的工作中得到一种满足感,而不是把工作作为一个承重的负担。


脱了线的风筝飞得不会高,同样,没有规划的人生不会走得很远!做好我们的大学生涯的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地安排好时间的分配。在学习、专业、人际关系、情感、健康、休闲,自我成长、社会工作和兼职等方面的精力应有一个具体而有科学地分配。这样你会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短处和长处所在,从而让我们一个更加良好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去度过我们大学生活的精彩每一天。


大学三年蹉跎,我们不能让它给我们留下的除了记忆就是遗憾。那么,拿出一点时间来做做我们的职业规划。让我们在苦心经营和不断努力下,给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吧。


我飞翔的心



大学生活如果不加规划,那么大学就会无事可做,大学,这个最黄金的岁月就会被浪费。但是如果我们好好规划我们的大学,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活就会很充实,就会学到很多知识,学到很多技能,我们的生活旧会丰富多采,就不会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尴尬。正所谓欲则立,不欲则废。为了不虚度光阴,让我们一起好好规划我们的大学生活,使我们的大学生丰富多采。



2008年的就业形势严峻吗?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7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根据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说我们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 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
2选材要求高: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 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相同的人多: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4薪酬逐年降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 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5骗子,假招聘铺天盖地: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6缺乏工作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7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8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几个比较突出问题。


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取消统一分配派遣,实行自主择业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就业渠道不畅。据对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多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这里说下个人观点:很多毕业生都不理解,没有工作那里来的工作经验呢?但只有工作后才能真正理解,工作经验对工作真的非常重要,对主管来说有工作经验的真的省事省心不少(有工作经验的人交待的事情只需说明想要的结果就行了,但没有经验的人却要说很多次才能明白),如果我是主管招聘手下我也会会优先考虑有工作经验或项目经验的人。其实基础知识还是相当重要的,但实际工作确是对知识的应用和通过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可以说解决问题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说把书本知识学透学活。


就业观亟待改变。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关人士指出,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加大就业宣传力度。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需要怎样的人才,政府、学校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培训,不能盲目地追求就业率。


扩大就业渠道。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扶持政策,从人才管理、职称评定、岗位流动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以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就业为前提,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大力挖掘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途径和平台。各级政府人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要多加强联系、协调,共同办好 “ 人才信息网 ”,注意经常搜集、更换、发布各类人才信息,努力实现人才信息网上招聘工作。同时,要不定期召开人才招聘会,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2006年7月16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涉及的样本包括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


[薪酬] 调查结果显示,在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2000元,甚至还有1.58%的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而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对于用人环境的影响,但此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企业] 报告中显示,有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形,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问题] 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大学生就业。


[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64.09%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要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调整个人心态,而27.14%的大学生则以降低择业标准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即使在经历了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后,也有高达76%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的过程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原因一 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五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七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3、对企业不够了解: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相比于过去,今天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市场的逐渐完善、选择多元化的趋势相吻合。很多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打算,还有一些没有做任何的打算,而真正有明确规划的人却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管理经验,对行业缺少深度认识,对市场和营销缺少深入了解。

相关搜索: 毕业生大学生

其他用户喜欢的简历模板